圓通香港集運圓通香港集運>
每經記者 張懷水 北京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陳旭
12月1日,國新辦就生態扶貧工作情況和主要成效舉行發佈會。
作為打贏脱貧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,生態扶貧承擔着脱貧摘帽和生態保護的雙重任務。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在發佈會現場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提問:“貧困地區往往也是生態脆弱區,生態扶貧是在一個戰場打好兩場戰役,能否介紹一下在生態保護方面所取得的成效?”
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在發佈會上提問 圖片來源:國新網(劉健 攝)
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扶貧辦主任、規劃財務司司長閆振回答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提問時表示,貧困地區也是林草部門重要的施業區。“在脱貧攻堅戰役中,我們注重打好生態脱貧攻堅戰,在這個區域開展了生態護林員選聘,實現精準脱貧。”
閆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,在財政部、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大力支持下,2016年以來,林草部門累計選聘了生態護林員110.2萬名,這是一項非常精準的生態脱貧政策,讓在貧困地區沒有機會出門打工、沒有其他就業門路的貧困人口通過護林看草實現了家門口就業、山上脱貧。
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從發佈會現場獲悉,2016年,國家林草局會同財政部和國務院扶貧辦創新思路、主動作為,充分發揮林草資源豐富的獨特優勢,在中西部22個省區市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聘了110.2萬名生態護林員,帶動300多萬貧困人口脱貧增收,新增林草資源管護面積近9億畝,有效保護了森林、草原、濕地、沙地等林草資源,實現了生態保護和脱貧增收“雙贏”。
閆振介紹,林草部門組建了一批造林種草專業合作社。通過將貧困人口組織起來,鼓勵綠化隊,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還有技術人員組建專業合作社,參與到國土綠化等生態建設中。在合作社的組建過程中,有關部門還限定了社員貧困人口的最低比例和報酬標準。
“國家在安排造林任務的時候,向專業合作社進行傾斜,讓貧困人口通過參與國土綠化、森林撫育、生態管護獲得相應收入,這樣實現了增綠增收、護林和脱貧的有機統一。”閆振説。
記者在發佈會現場還了解到,從2016年到2020年,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生態護林員資金201億元,四川、雲南、重慶一些地區也進行了配套,一些縣還為生態護林員購買了保險、購買了服裝及巡護設備。
“我們連續5年制定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管理辦法,各地也制定了管理細則。下一步,在管護責任、管護任務、完成情況、績效考核等方面加強精細化管理,加強信息化管理。”閆振説。
圖片來源:新華社
閆振在回答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提問時還表示,要充分發揮生態產業優勢,鼓勵龍頭企業到貧困地區開辦企業,吸收吸納貧困人口就業,通過發展林下經濟、竹藤、種苗、木本油料、油茶、花卉等產業吸納貧困人口就業,通過這些適合農民發展、門檻比較低、收益週期比較長的產業來增加貧困人口的收入。
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梳理髮現,企業在脱貧攻堅過程中發揮出了重要作用。
2015年10月,中國工商聯、國務院扶貧辦等共同啓動“萬企幫萬村”精準扶貧行動,廣大民營企業傾情投入,為助力打贏脱貧攻堅戰貢獻了自己的力量。
據統計,5年來,全國已有近11萬家民營企業精準幫扶12.71萬個村,帶動和惠及1500餘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,參與規模之大、幫扶範圍之廣、投入力度之強前所未有。
而在生態扶貧方面,我國也探索出許多成功的經驗,比如發揮貧困地區林草資源豐富優勢,大力支持發展油茶等木本油料、生態旅遊和森林康養、林下經濟、竹藤、種苗花卉等生態產業,推廣“企業+合作社+基地+貧困户”等模式,與貧困人口建立利益聯結機制,通過分紅、勞務等方式,帶動1600多萬貧困人口脱貧增收。
根據國家林草局的統計,黨的十八大以來,國家林草局大力推進生態補償扶貧、國土綠化扶貧、生態產業扶貧,在一個戰場同時打好脱貧攻堅和生態保護兩場戰役,建立了中央統籌、行業主推、地方主抓的生態扶貧格局,全面完成生態扶貧各項目標任務,助力2000多萬貧困人口脱貧增收。
封面圖片來源:新華社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繫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:021圓通香港集運60900099轉688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繫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繫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
0人蔘與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